张自成委员:全面应用新技术保护性监测不可移动文物
发布时间:2019-03-11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全国目前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文物数量较“二普”有大幅度增长。同时,国家加大文物保护、财政支持和行政执法力度,文物保护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由于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类型多样、分布范围广泛,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使,屡遭人为破坏,文物保护难度加大。”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直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最现实的是文物执法督察面临任务多、责任重、人员少的困局。据统计,设有专门文物执法机构的,省一级占54%、地市级占17%、区县一级仅占6.4%。基层力量的薄弱,导致执法巡查、安全检查等日常性监督管理工作,只能针对文物保护单位来开展,未能覆盖到全部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又多分布于农村、山野等地,数量多、范围广,巡查难度更大。

另外,张自成注意到,在文物破坏案件中,违法主体为法人的占比最高。仅2017年,文物部门查处有关国保单位的文物违法案件共90起,其中法人违法案件高达64起。同时,由于信息反馈渠道不畅、上报制度缺失和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原因,文物违法案件隐瞒不报现象时有发生。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文物部门运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对部分国保单位和长城点段进行监测试点,效果非常明显。

目前,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利用“互联网+监管”实施文物违法信息监控,山西、内蒙古、辽宁、浙江、河南、陕西等地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展文物安全巡查。

“而新技术手段在全国文物部门的应用却十分尴尬。”张自成说,“总体来看,全国大部分省份尚未采取新技术手段开展文物督察,文物执法装备缺乏,也就导致主动发现问题难、执法取证难、执法过程留痕难、执法档案管理难。”

“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具有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范围广、信息量大且能实时动态更新的特点,这些新技术手段既能大大提升文物监管能力,有效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又可以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张自成认为,应对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性监测全面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

张自成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切实加大经费支持,文物部门积极拓宽遥感卫星、无人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工作模式,扎实提高文物监管督察能力。

“各地文物部门也应主动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划定公布前七批国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尽快公布国保单位本体构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张自成补充道,“对发现的违法问题直接进行督察督办,严重恶劣的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适时向社会曝光。”


(来源:国家文物局;作者 徐秀丽)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