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积极推进荆州大遗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发布时间:2020-04-15

天色破晓,红日穿林,大地氤氲着勃勃生气。王成喜顾不上欣赏这初春美景,朝着雨台山密林深处走去。


  今年52岁的王成喜是纪南文旅区的一名护墓员,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雨台山墓群的守护者之一。十多年来,他坚守岗位。疫情防控期间,更是一天不曾间断。


  “地上一无所有,地下气象万千”。荆州遍地都是文物,处处都能讲出故事。从鸡公山遗址到阴湘城遗址,从楚故都纪南城到秦汉郢城,从马山墓群到熊家冢墓地,到雨台山墓群……一个个灿烂的文化遗址,彰显其神秘而迷人的风采。



面对如此规模的大遗址,城市如何应对?


  2019年12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这为荆州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荆州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副市长挂帅、靠前指挥,荆州区、纪南文旅区、市文物局、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组成荆州大遗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专班。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却给荆州的申报、创建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为。


  创新办公方式。两个多月来,专班20余名成员,利用网络、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方式,完成了楚纪南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初步设计工作、雨台山古墓群安防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还高质量编制了荆州大遗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申请书。


  坚持防疫防控与文物保护两手抓。按照市、区、镇、村、文保哨所五级文物保护工作体系,将荆州大遗址实施分片管理,以荆州区、纪南文旅区文保巡逻队为主要力量,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坚持常态化巡查,实现了古遗址、古墓葬安全监管全覆盖。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镇村、村组之间实施物理隔断,为部分封土堆古墓葬的巡查工作带来了难度。为此,利用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方式,确保古墓葬安全。在人防上,将区域化管理细化为网格化巡查,巡逻员变身“网格员”,连日来,共出动巡逻人员15120人次确保每个墓群、每座墓冢安全责任到人。在技防上,利用无人机对田野文物进行巡查,每天达50公里,不仅减少巡查盲点,为今后的古遗址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准确详实的科学资料。手段上大胆创新,同时,利用八岭山古墓群安全防范系统,对403座古墓冢的24小时全方位监控。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文物安全事故。
  阴霾终将散去,荆楚大地已春暖花开。


  “各考古单位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总体安排,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基本建设工程复工复产需要,有序做好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复工、开工,确保重大项目进度和文物安全。”近日,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的指导意见》。


  3月23日,纪南文旅区环长湖湿地修复工程项目考古工地正式复工。“考古工具也要仔细消毒。”在工地入口处,工人们正在一一进行体温监测,详细登记实名信息,同时,现场管理人员对大家的考古工具进行彻底消毒,检查口罩佩戴情况。


  另一边,在荆州区熊家冢墓地考古发掘项目现场,防疫工作宣传牌被悬挂在了醒目的地方,工人们严格按照复工流程,陆续上岗。今年,他们将完成1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任务。


  文物利用,考古先行。考古工作的复工为荆州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增添了新亮点,也为一系列蓄势待发的文旅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荆楚文化大观园、楚王宫、郢城遗址保护和利用修复项目,这些将成为荆州市楚文化标志项目和龙头景区。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荆州正承担起保护与传承、弘扬与创新、挖掘与展示楚文化的重任。一个个充满楚文化特色的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与楚故都纪南城、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交相辉映,将千年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与文化产业发展融合,一个崭新的荆州让人翘首以盼。


(来源:荆州日报客户端;记者:伍丹)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