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探索实践“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新路子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0-06-23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对外通报了文物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他说,陕西文物系统积极探索和实践“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中的新路子,显示出文物核心竞争力、软实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陕西省文物局以文物资源为基础、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文物资源保存环境和交通条件,发掘文物资源展示潜力,将文物扶贫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相结合,带动群众就近就业,使文物成为脱贫攻坚的宝贵资源。陕西省文物局编制了《扶贫攻坚“十三五”文物专项实施规划》,将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吕梁山区3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9市33县(区)49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个传统村落、79处市县文物的保护、展示项目纳入文物扶贫范围。


  通过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及将重要文物点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积极保护文物的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遗址公园建设为周边市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提供场所,也让市民接受文化熏陶和优秀历史文化洗礼;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助力百姓脱贫、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社区博物馆在帮助群众记录变化、寻回记忆、留住乡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方式重点支持市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2020年为贫困县拨付文物扶贫专项资金1亿余元;通过保护文物带动观光旅游业、特色农业等发展,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在文物保护规划和项目实施、博物馆和纪念馆陈列布展、安技防建设、文物景区展示等方面对市县技术指导和帮助;通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刻影响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而产生的效益日渐显现。


  陕西省文物局以当地特有的移民文化为支撑、以古梯田文物景观为亮点、以筹建移民生态博物馆为平台,打造我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该馆的建成开放,带动当地投入资金3亿多元用于生态博物馆配套建设,使核心区域6个行政村上万人走上致富路。当地生产的有机大米由过去每斤不足2元提升到现在均价20多元;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已发展到80余家,旅游旺季家家爆满;景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2019年的12410元,7年人均收入增长6302元,增幅达50.78%。


  陕西省文物局被确定为山阳县省级单位“两联一包”扶贫团牵头单位以来,扶贫团成员定点帮扶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扶贫团19家单位分别帮扶山阳县18个贫困村的7311户2556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569户、贫困人口9036人,占比为35.14%和35.35%。截至2019年底,18个帮扶村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未脱贫80户188人全部实行兜底保障,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35.35%降至0.74%,2019年山阳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来源:国家文物局)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