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后 脚步未停歇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0-07-07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
  一年前,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了,意味着责任更大了。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价值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的实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申遗成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杭州市余杭区始终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严格落实遗产保护主体责任,以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精神,努力将良渚古城遗址建成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中华文化展示地。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牢记嘱托,接续奋斗,继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蹄疾步稳的状态,高质高效推进良渚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持续擦亮良渚古城遗址这张“文化金名片”。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大遗址保护“特区”模式,最大程度保持了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创新大遗址保护展示手段,高标准建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功构建了“场馆展示+现场展示”的综合展示体系。同时,以数字化赋能保护管理,持续加强114平方公里遗产区和缓冲区“日常巡查+科技预警”,加快建设遗产保护管理“数字驾驶舱”,以科技助力数据采集分析,推动良渚遗址的科学保护、有效保护。
  学术研究是良渚文化实现持久发展和持续推广的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要素。
  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博物院深入推动良渚学研究工作,完成《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图录、《张忠培论良渚》的出版工作,及《大家论良渚》系列之《严文明论良渚》《苏秉琦、张光直和俞伟超论良渚》校稿和彩版图片考证工作,推出《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良渚特刊,开展《良渚丛书》《良渚文化通史》的编撰与出版工作。为方便研究者查询,良渚考古发掘报告也已汇编成册,下半年起会陆续出版。
  2019年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通过玉器,以小见大,充分展现良渚文明的地位和贡献。展览汇集了9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馆藏珍品。从5000多年前的良渚到清末,历史各个重要时期与良渚有关或受其影响的文物一一呈现在参观者眼前,真实再现历史长河。良渚古城遗址展陈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果展展出……
  “丰富对外文化展览,是扩大良渚文化影响力,讲好‘良渚故事’的有效手段。”良渚博物院院长周黎明表示。为促进良渚文化传承步入新轨道,良渚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模式,让小众考古文化走进大众心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管理部门积极推出良渚文化“云春游”“云直播”等线上活动,让人们足不出户,畅游良渚古城;加强教育普及,良渚古城遗址整篇入选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成立长三角良渚研学联盟,建设浙江省中小学研学基地,与十多所知名高校合作打造实践教学基地,推出薪火传承计划,让良渚文明薪火相传、永续传承。
  “让青少年关注良渚,了解良渚,才能让良渚成为活着的基因、不断的文脉。”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俊杰表示。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年来,文旅融合发展也迈上新台阶。据介绍,良渚充分运用古城遗址及其周边区块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施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协同并进。
  良渚古城遗址至今共接待访客近150万人次,同时,以良渚博物院二期为重点的良渚文化艺术走廊规划建设正在加紧推进。
  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余杭区瓶窑镇以遗址公园为核心,实施古城联动古镇,规划古城遗址公园—瓶窑老街—南山造像—北湖草荡的文化游线路。目前良渚古城—瓶窑古镇已成为杭州、上海游客节假日参观的新晋“网红”线路。
  “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有信心把这一厚重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传承好。”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表示。 


(来源:国家文物局;作者:徐秀丽)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