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游广播:中国“火锅天团”走进江西海昏侯国, 寻根汉代火锅文化之源
发布时间:2021-04-23

4月23日,最美人间四月天。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内,游客络绎不绝。一群身穿“汉服”的神秘客人穿梭在人群中,似乎从汉代穿越而来,特别引人注目。



原来,他们是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火锅委员会的全国各大火锅品牌的创始人们,有的来自成都、有的来自重庆、有的来自北京,有的来自广东……数十名全国各省火锅界的大伽齐聚南昌,据悉,不仅是为了游览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更是为了探寻“中国火锅之源”,传承中国文化传统,让“汉服+火锅”的“新国潮风”,引领火锅新消费。


火锅界“顶级天团”齐聚南昌,见证“火锅文化”源远流长


“汉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汉族、汉人、汉语、汉字、汉文、汉服、汉礼、汉俗……

“火锅是‘汉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符号,可以说火锅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汉文化’:火锅热,代表亲热,吃的是情感;火锅圆,象征团圆,吃的是美满。火锅包容世间万物,寓意和而不同;火锅杂糅荤素五味,表示兼济天下。一边吃,一边涮,体现的是‘在同一口锅吃饭’的‘共食文化’和‘伙伴感情’!”作为此次参观汉代海昏侯博物馆的“带队大哥”、中国烹饪协会火锅委员会名誉主席汤庆顺如数家珍地畅谈火锅所蕴含着的“汉文化”内涵。



除了协会领导,还有来自刘一手、德庄、朝天门等数十名火锅企业的创始人。他们身着“汉服”,像走进“穿越剧”一样,漫步在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的都城聚落遗址公园里面。

该遗址博物馆除了出土的大量金银和各类珍贵文物外,最受“火锅天团”关注的,是那一尊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青铜火锅”。“寻根中国火锅之源”是火锅大咖们此行的重要目的。



“海昏侯国,是刘贺于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在海昏县建立的侯国。海昏侯墓室中出土的‘青铜火锅’,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博物馆考古专家杨军教授介绍说,“海昏侯墓室里出土的‘青铜火锅’,已经和现代人使用的火锅非常相似,上部为食物器皿部分、下部为一个炭火盘。”

“这口青铜火锅,有三足支撑,上端是一个肚大口小的容器,便于盖上盖子,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之间并没有连通。”杨教授绘声绘色地说,“它无论是纹饰或者结构,都异常精美,它的发掘,最能体现海昏侯做为皇室贵胄的豪华宴饮排场。从考古发掘现场看,这个火锅有被用过的痕迹,炭盘里有炭迹,锅内也有使用过的迹象,甚至还有板栗等食材残留物。”



据杨教授介绍,在海昏侯墓中,和这口青铜火锅相伴的,还有古人吃火锅的另一项重要食具——染炉。这是一个吃火锅专用的“蘸料器皿”,用炭火温热染杯中的调料,将肉食染味后再食用,染炉,侧面反映了汉代贵族风雅的饮食生活文化。

“吃着火锅蘸着酱,这种现代人享用火锅的生活方式,早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在江西这片土地上就已经流行了。西汉朝不就是‘火锅王朝’了!”在场的火锅界大咖们无不感慨!这尊“史上最早”的青铜火锅证明了,早在2100多年前的江西,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吃火锅了!火锅文化在神州大地可谓源远流长!


从“贵族享用”到“大众潮品”,火锅文化在中国不断发展变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100多年前的海昏侯时期,精美的火锅食具、一人一桌一口锅的分餐制、繁复的用餐仪式等等,更多体现了贵族式的汉文化和汉礼仪。对于火锅,很多人以为是元朝产物,是由擅长吃牛羊内的蒙古人带进来的。从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火锅”不难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火锅的历史可追溯到更远久的西汉。


此次,全国“火锅天团”到西汉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寻根的“青铜火锅”,据被专家考证是中国最早的火锅器皿,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三国时代,曹丕在铜炉内嵌入隔板,发明了“五熟釜”,是最早的“九宫格火锅”。到了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白居易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诗句。几百年后的宋朝,火锅就已经成为民间非常流行的饮食方式了。

到了以牛羊肉为主食的元朝,传说是成吉思汗发明了“新吃法”——改“煮”为“涮”,把牛羊肉切成小片涮着吃,这种吃法不但节省了时间,味道比煮也更加鲜嫩爽口、原汁原味,从而逐渐发展成为吃火锅的“招牌菜”。

后来,清朝网红皇帝乾隆爷更是火锅的忠实粉丝,他六下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非但如此,他还在宫中大摆“千叟宴”,请了30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算上其他应邀品尝者共达5000余人,用了1550多个火锅,这应该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发展到今天,火锅在全国各个区域纷纷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口味上,有清汤、香辣、植物油、牛油、麻辣、粥底等等,食材上更是包罗万象,堪称没有什么不能“涮”。

实际上,从西汉海昏侯墓中发现的“青铜火锅”到如今遍布神州的“火锅品类”,我们可以发现两千多年来,“火锅”已由西汉时代贵族享用的“钟鼎鸣食”,发展到如今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大众潮品”,火锅早已褪去“贵气”,成为中国人日常餐饮消费的“第一美食”和“社交方式”。

随着“汉文化”、“汉服热”愈演愈烈,穿着“汉服”去品味汉代火锅文化的“网红”行为,也在加速走入日常生活。在“寻根火锅之源”的文化之旅中,我们发现一批从江西、从中国成长起来的火锅品牌,传承创新着中国古老火锅文化。其中的佼佼者,正在走向中国火锅舞台的“C位”。


沸腾20年的“香辣火锅”,引领年轻人的新消费潮流


不管是穿着汉服吃火锅,还是吃着火锅穿汉服,商业经营的跨界创新层出不穷,品牌引领的审美消费不断升级。火锅行业的老品牌、新玩家也在不断地迭代进化。就江西而言,扎根红色土地20年的“火锅头牌”——季季红,通过不断创新“消费场景”,营造“亲密氛围”,引领“审美升级”,全省直营店超200家,正在成为新一代年轻人新消费浪潮的引领者。

20年前,季季红火锅一度在南昌中山路开出12家店,成为当年的“网红”。随后一路创新商业模式,不断升级进化:从“煤气罐”到“无烟锅”,从“小火锅”到“大火锅”,从“街边店”到“综合体”,从“传统点单上菜”到“自选超市模式”,从“独创香辣不油腻的植物油锅底”到“开创粉色主题店的新消费场景”……这20年来,季季红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从“产品品质”到“香辣味道”,从“空间场景”到“情感营销”,无不契合着年轻消费者的审美体验和互动链接,引发了顾客的消费欲望和心理共振,无不彰显这家20年历史的火锅品牌的朝气与活力。


何以能持续沸腾20年呢?

答案就在“火锅文化”中。商业进化的过程中,必须具备持续的“动力机制”,而这个动力机制必然来自“文化力”。文化是商业物种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文化驱动”才能让商业创造的“内容力”和“品牌力”与消费者的需求,叠加形成“意义互洽”和“价值连接”。火锅发展到今天,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民以食为天”的“吃饭哲学”,更重要的还有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近来年,季季红不断赋予“火锅文化”越来越多的社交价值、娱乐意义、颜值主张和体验经济的内涵,让火锅场景不仅充满“仪式感”,而且展现“新审美”。

2020年疫情之后,季季红首倡“少接触,更安全”的健康理念,在全国首创“自选超市新模式”:采用冷鲜包装食材陈列让新鲜看得见,满足消费者的自助选餐、自助购物;引入“智能配餐机器人”,创新“数字化+”的新消费场景;开辟自助式KTV互动嗨唱区,重构火锅与人的娱乐社交方式等等。这一场景创新,在南昌万寿宫店一开业,就迅速火爆市场。

2021年初,季季红再次创新火锅消费新场景,率先推出“粉色主题店”:9999朵永生玫瑰组成的花墙,引来众多小姐姐远道而来拍照打卡,赚足了年轻顾客的眼球;100多枚限量珍藏版的“海贼王”等动漫手办,摆满了一个3.5米高的陈列柱,令无数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满眼是光,纷纷前来签到;特别是引进全套直播智能设备的“数字化火锅包厢”,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直播网红”和打卡者。

“吃火锅”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诉求,能否满足年轻人打卡、拍照、签到、分享、互动、社交才是。

正如著名学者易中天所说:“‘共食’才是火锅的文化内核。因为‘独食’无趣。实际上,火锅不仅是烹饪方式,也是用餐方式;不仅是饮食方式,也是文化模式。所以,我们喜欢请客吃饭,我们喜欢相约聚餐。一个人吃饭叫吃独食,一个人饮酒叫喝闷酒。独食难肥,闷酒伤身。只有‘共食’,才不但能够吃到营养,还能吃到‘人情’和‘血缘’,何况火锅体现的人情和血缘还是热乎乎的。”

易中天的这段话完美地阐释了火锅在“汉文化”中的“情感意义”。这就是火锅长盛不衰的秘密吧!这也是季季红成为“现象级”火锅品牌的“沸腾密码”。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