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为传统村落保护鼓与呼
发布时间:2017-03-08

  3月5日下午,北京会议中心,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文艺界别小组会,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发言。着力点还是他一直着眼的传统村落保护。


  冯骥才说,我国现已确定进入保护范畴的传统村落为4153个。它们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史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有着深厚的传统内涵,并保持着活态的文化传承。从精神价值看,它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根基之一,是乡愁的载体。


  然而,当这些村落被列入国家名录,成为农耕文化耀眼的代表之后,即刻拥有了较高的旅游价值。当今,旅游正成为生活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风情各异、充满魅力的传统村落自然就会成为旅游对象。同时这些古老的村落生活条件十分落后,村民渴望解脱贫困,只有开展旅游收益来得最快。多种因素致使村落旅游势不可挡。很多传统村落已经把旅游当作唯一的脱贫与致富之路。于是,快速上马和粗鄙化的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造成新的破坏性的冲击。


  冯骥才指出,这一倾向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村落的管理权已落入投资方手中;国家制定的各项保护措施得不到有力的执行。在经过模式化的旅游开发之后,传统村落正出现雷同化、同质化、商品化。原有的村落文化被肢解、异化和歪曲。新一轮的破坏已经出现,如不加强有力和有效的管理,大批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就会得而复失。
为此,冯骥才在他的提案中建议:


  建立国家对传统村落开展旅游的批准机制。凡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应向国家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未经批准不能开展旅游。


  申请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前提是必须按照国家的保护规定与标准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报请国家管理部门核准。


  申请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要对村民进行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保护内容与方法的宣传和教育,启发村民的文化自觉。村民是村落的主人,只有村民主动地保护好代代相传的遗产,文化传统才能得以存续与传承。


  凡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干部与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和掌握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保护规定。


  监管工作要落实到县一级。县一级要建立对开展旅游的村落日常监管机制。村落一级的工作是做好实地保护。传统村落的管理权不能归属投资方。


  国家相关部门对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应制定专门针对旅游的管理规定与监督制度。


  冯骥才强调,只有制度在先,并严格、有序、不松懈地管理起来,才能保证传统村落传承下去,不会丧失。


  发言中,冯骥才回忆了自己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谈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目前的保护更多集中于能售卖的工艺品和能表演的民间文艺上,更多注重了经济开发,少了精神文化的传承;幻想着用现代学院、学术去规范、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缺少了对传统的科学认识和尊重敬畏。


  本次政协会议上,冯骥才还提交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的提案”。他认为,青少年作为明天的主人,理应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他强调,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不是整理成教材在教室里传授,而是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从喜欢、认识再到热爱、升华,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他建议,在每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本地一项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举行的活动。


  上世纪70年代末,冯骥才登上中国文坛。出版了百余部小说和文学专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文学写作之外,冯骥才又增添了新的人生内容,那就是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主要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从1982年进入政协以来,冯骥才提交的几十份政协提案中大多数都与文化遗产保护有关。其中“紧急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要通过专家审定”“为国家非遗名录制定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条例”等提案均被采纳,并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天津大学教授,文化遗产保护成了“天大人”冯骥才天大的事。


  “大冯”冯骥才,不仅仅是因为他一米九二的身高。(张  伟)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