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亚洲文化遗产的明天 ——记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
发布时间:2023-05-04

春和景明,古都西安迎来文化盛事。两千年前一支使团从这里出发,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使不同文明紧密相连;而今,来自20余个国家、语言不同却有着相似亚洲面孔的宾朋,循着文化交流交往的足迹汇聚于此。

4月24日至26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大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亚洲2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150位代表共聚一堂。会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启动,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挂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发布,大会在如何更好地传承亚洲文明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振奋精神:总书记的贺信指明方向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国际倡议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线下国际会议。4月25日,大会开幕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加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深化亚洲文明交流,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中国愿在联盟框架下,同亚洲各国携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现场一时气氛热烈,与会代表倍感振奋。

大会闭幕不足一小时,国家文物局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在西安参会人员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提出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紧紧聚焦习近平主席贺信中明确的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等重点内容和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的重要部署,做好统筹协调,增强文化遗产外交工作的新实效,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深化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创新发展。贺信随即引起全国文物系统热烈反响,陕西、北京、福建、湖北、重庆、甘肃等地文物工作者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贺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遗产外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积极承担了蒙古国博格达汗冬宫、缅甸蒲甘他冰瑜寺等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建设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越南、缅甸等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先后举办了数10个主题鲜明的文物外展,陕西文物已经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之一。”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难掩激动心情,他表示,陕西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加强与亚洲国家在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在文物保护的原则理念、体制机制、创新举措等方面积极与亚洲国家开展经验交流,共同探索文物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让古老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创造价值、赋能发展,一同为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贡献更大力量。

文明对话: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凝聚共识

亚洲,世界上最广袤的大洲,这里孕育的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及各自文化遗产地的风景风貌,各国代表在发言中都颇为自豪:巴基斯坦孕育了辉煌的犍陀罗文明,印度教的沙希寺庙在盐岭和塔尔帕尔卡随处可见,斯里兰卡辉煌了1300年的锡兰都城阿努拉德普勒圣城,缅甸蒲甘古城拥有2000多座寺庙、佛塔和舍利塔……亚洲文明千姿百态,各国也日益认识到,保护亚洲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亚洲文明,对于塑造亚洲人民的共同未来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亚洲各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的安全造成威胁,城市化进程对文化遗产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地区冲突、资金人才缺乏、管理缺失令亚洲文化遗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我们实际上面临着同样的风险,我们对遗址和遗迹进行可持续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受到相同原则的启发。因此,就人类遗产而言,伦理与实践将所有管理者们联合起来,美洲或非洲大陆上某个地方的成功经验都可能在亚洲或欧洲显示出效用。”在24日联盟理事会上新当选为联盟秘书长的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国务秘书贡维列对合作有清醒的认知。

近年来,亚洲各国对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意识与意愿也与日俱增。始于1993年的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是多国合作模式和跨学科综合保护利用的全球典范;1995年,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了国际中亚研究所;2000年,东南亚国家联盟在泰国通过《文化遗产宣言》;2017年,澜湄6国发出《澜湄流域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合作交流昆明倡议》;2021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上,中国等亚洲27国共同发布《关于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倡议》……这些都为亚洲各国携手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借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这一平台,亚洲国家代表纷纷表达着合作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明天的共识。“文明融合基于认识他者、尊重他者遗产与文化、学习他者的优秀经验与创造。”与会代表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卢芭娜·穆舒哈表示。“文化遗产可以超越国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并敦促各国弥合分歧,为共同目标通力合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文化和青年部次长穆巴拉克·纳齐如是说。

代表们对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的未来有着许多期许和独到见解。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家遗产与文化部常秘法丽娜·马扎尔指出,必须关注技术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缅甸联邦共和国宗教事务与文化部部长吴哥哥认为“亚洲长期支持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倡议,这表明我们有能力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工具使亚洲国家成为‘全球主要参与者’”。阿联酋代表则非常关注青年在活动中的角色,希望青年代表在目前及未来的合作中能够发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关切,并在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ACHA)议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热情推介了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面向亚洲遗址推出的多个培训项目。此外,因举办东南亚运动会而未能出席本次联盟大会的柬埔寨文化与艺术部部长彭萨格娜认为,中方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组织是适时适当之举,而且应当扩展至更广范围。她鼓励中方,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下去,她相信中方发起成立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国际影响。

会议上,亚洲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发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宣言指出,各方秉承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原则,在保护城乡记忆载体、实施联合考古研究、举办文物展览展示、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加强文物交流传播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交融互鉴:文化交流悄然发生

从文明对话到付诸具体实践,或许还有漫漫长路要走,然而在大会的许多环节,文化间的互动早已悄然发生,文明润物无声。

4月24日晚,与会嘉宾登上西安城墙永宁门。华灯初上,一场迎宾盛礼在夜色中拉开帷幕。这场迎宾盛礼兼具礼仪形式与文化功能,一方面,体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热情好客,让亚洲各国贵宾在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城门的开启与闭合有着强烈的文化象征意味: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南为尊”,作为西安城墙南门的永宁门本身就有尊贵的特殊意义,名为“永宁”寄托着中华民族对永久安宁和平的祈愿;打开封闭的城门,寓意着以包容开放的胸襟接纳各国文明。

大会现场,看到一群群穿天蓝色衣服的忙碌身影,来自西北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们散落在机场航站楼、活动报到处、大会会场、客服中心、会务筹备处等各个场所,熟练运用英语、俄语等不同语言引导外宾,悉心接待,事无巨细,青春洋溢。无论是在餐厅对陕西美食的介绍,还是在参访文化遗产地时应对外宾的询问,志愿者的一言一行都为各国嘉宾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架起了一座便捷的桥梁,成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重镇秋声霁色开,巡行不是为登台。千山远向云霄列,一水还从沙漠来……”在榆林镇北台下,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两位代表特意请随行志愿者用中文诵读园中一方石刻上的诗句。语言不通,但站在长城边,透过诗句里的音节韵律,似乎也能感知中华民族的合作观、生态观、文明观。

亚洲,这片太阳升起之地,诞生了关于文明起源的美好记忆,也正续写着关于文明发展的现代传奇。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