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古建,留住文化传衍中的立体记忆
古建筑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是中华文化历经发展的见证。斗转星移,岁月涤荡,古建筑在时间流转中或已残缺不全,或已是断壁残垣,迫切需要修复师用技艺重现“记忆”,使古建筑“回春”“驻颜”。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青年古建...
查看更多>
守护古建,留住文化传衍中的立体记忆
中国文物“回家”路 侨影相伴踏归途
原标题:中国文物“回家”路侨影相伴踏归途  两年前的12月1日,流失160年的马首铜像正式归藏圆明园,失落的万园之园迎来了第一件“回家”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马首铜像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十二生肖报时喷泉的喷头之一。...
查看更多>
中国文物“回家”路 侨影相伴踏归途
《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明年1月起施行
12月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与《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铜川市陕甘边根据地照金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共同构...
查看更多>
《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明年1月起施行
申遗成功!“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
查看更多>
申遗成功!“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开馆
11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开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出席开馆仪式并宣布开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等出席开馆仪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
查看更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开馆
北京新视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2022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前瞻⑰】  近年来,北京市视听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提质升级步伐加快。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北京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持证机构共18822家,占全国总数的34.25%。...
查看更多>
北京新视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红博会江西展馆“当红不让”
“红博园”主题展11月25-28日,由江西、湖南两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湖南韶山隆重开幕,作为四大主体活动之一的“红博园”主题展备受关注,其中江西展馆全面丰富的展览内容、精致富有创意的...
查看更多>
红博会江西展馆“当红不让”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
查看更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殷墟为何如此重要(新语)
 作为我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从来都不缺乏“新闻”。最新的进展是,考古人在洹河北岸发现一条东西走向、西低东高的道路,发掘长度达80米、两端均延伸至发掘区以外、最宽处达14米。...
查看更多>
殷墟为何如此重要(新语)
曾侯乙编钟的文创旅行(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
  当前,依托博物馆等文化文物单位的馆藏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活跃趋势。在文化文物单位中,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起步较早,拓展了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载体。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策划“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
查看更多>
曾侯乙编钟的文创旅行(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